点评2017考研政治:客观题决定命运
2017政治真题特点一:选择题难度大
为什么说选择题难度大呢?
以试卷第三题举例,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考的是平均利润,以及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学》里有一个公式: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成本=生产资料+工人的工资,不变资本+上可变资本=20万;而平均利润=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率,乘下来之后是2万。成本是20万,平均利润是2万,最后的生产价格就应该是22万。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好好复习《政治经济学》,不知道平均利润怎么算,不知道最后的生产价格怎么算,这种计算题就会成为你和一般学生之间的鸿沟。要记住,《政治经济学》部分是要考计算题的,一定要掌握。
《马原》的则是一个非常踏实的科目,考的很有自身的特点,也有相当的难度。举例第四题,是典型的知识再现型的考察。马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考逻辑关系、考计算,它的第六章、第七章,一个是垄断资本主义,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考的都是知识再现。如果考生没看过讲义,只靠推理思考判断,就不一定能推出来。
再比如多选题17题、18题,也是典型的《马原》的考察方式,17题其实跟材料没有关系,很多学生却把精力放在了阅读材料上,纠结于材料中生物学史、植物细胞、脱氧核糖核酸这些生物学词汇。而实际上,在《马原》的试题中,材料和最后的答案之间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关联的,从来不会因为跟材料不匹配而去排除一个选项,都是在考选项的对错。马原试题范围内只有关系型考察、知识再现型考察,和计算题,而不包括这种混合性考察。所以这道题只看四个选项哪个对哪个错。
《史纲》的题目可以看第28题,很多学生反馈说一直在各个选项里抠字眼。但是事实上,《史纲》的做题方法和马原完全不一样,和《毛中特》也不一样。《马原》考的比较难,你需要梳理逻辑关系,但是如果出现一个让你觉得似是而非,但是又找不到错误地方的选项,那多半就是正确答案;《毛中特》则特别喜欢做手脚,在各个位置设置障碍,要求考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很多看似正确的选项都是有问题的;而《史纲》考察的东西通常很直白,只要你有印象,不要去细抠,直接往上选。所以第28题,应该是四项全选,不要犹豫。
2017政治真题特点二:主观题套路多
主观题则是完全按照套路来。比如说考“工匠精神”,其实考的就是大学生的职业观、道德观,就是《思想道德修养》里面的精神、原则、准则;而《史纲》,第二问永远是线索性考察,它不可能只考以前的长征,它必定是考长征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用长征精神最后来串联不同时期的长征,所以它出了一道题目叫“长征永远在路上”;比如说《毛中特》,永远是考一项改革,或者一项制度,永远是考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主观题套路为王,即使是预测也是根据套路来预测,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追求热点,陷在热点里面迷失了方向。
押题靠运气,而非实力
最重要的是,押题成功不应该让考生和他们未来的师弟师妹对政治复习产生错误的认知。整个考研政治的复习,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要以为只要看押题卷、只要听老师最后的预测,就能解决所有主观题的问题。也不是最后临考前的一个月、半个月随便背背别人的卷子和最后预测就解决问题了,这种复习方式一定不行。你得从头到尾跟着学,踏踏实实的去学,而不是寄希望于老师押中题目。
决定你命运的是客观题
事实上,政治主观题是考套路,而它也不依赖于预测。考生之所以能在考场上做好后面的主观题,最重要的是平时下足功夫背套路、分析它思路,才有最后的成功。并不是预测或者押中题目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主观题并不决定你的命运,任燕翔老师建议考生要在考完以后,兴奋之余应该有一个反思。
同样,客观题考的更是考生平时的硬功夫。平时有的是没听过课,有没有在做题的时候弄明白各个科目不同的解题方法。选择题每一个科目的解题方法都不一样,每一个科目都考出了每一个科目的特点,考察重点各有不同,这才是考生真正应该花精力的地方。